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
资料来自用户(Annika)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文献出处
- 植物学报 2017年01期
-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 金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No.XDA08010400),科技部973项目(No.2015CB150106)
- 论文摘要
杂种优势是杂交后代在生长或生殖性状上表现出优于亲本的现象。虽然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已广为应用,但其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最近,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17个代表性杂交稻(Oryza sativa)品种,共10 074个F2个体的全基因组序列和表型,对水稻产量杂种优势相关位点进行了系统定位和解析。此外,中国另一个科研小组通过整合杂交稻亲本和杂交种的表型组、转录组及基因组等多层次数据,深入研究了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的杂种优势基础。这些研究不仅为杂种优势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新数据,也为水稻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