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方法
上传用户:Jennifer论文类型:期刊论文论文格式:PDFVIP免费下载
资料来自用户(Jennifer)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1].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J]. 姚文华,黄云霄,蒋辅燕,陈秀华,汪燕芬,罗黎明,张培高,尹兴福,何羊涛.  西南农业学报.2019(04)
- [2].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及杂优模式的浅析[J]. 洪德峰,袁延东,马毅.  农业科技通讯.2008(07)
- [3].玉米杂种优势群概述:二群论和多群论[J]. 冯东升,高树仁,杨克军,孙文涛.  中国种业.2018(01)
- [4].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J]. 王国胜,陈举林,侯玮,闫保罗,孙洪波,李平海.  现代农业科技.2011(03)
- [5].商业育种只需要两个杂种优势群[J]. 张世煌.  种子科技.2014(07)
- [6].作物杂种优势群的构建及其应用[J]. 倪中福,孙其信.  北京农业科学.1995(06)
- [7].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Ⅰ.利用RAPD标记研究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J]. 孙其信,黄铁城,倪中福,J.D.Procunier.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6(02)
- [8].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J]. 张润生,白永新,李鹏,张建华.  北京农业.2013(27)
- [9].陕西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分析[J]. 张仁和,薛吉全,赵静,张兴华,李凤艳,师幺贤.  玉米科学.2007(S1)
- [10].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J]. 番兴明,姚文华,黄云霄.  作物杂志.2007(02)
- [1].两个含CIMMYT和Reid种质的玉米半外来群体的杂种优势研究[J]. 董玲,王庆祥,郭然,金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01)
- [2].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J]. 王国胜,陈举林,侯玮,闫保罗,孙洪波,李平海.  现代农业科技.2011(03)
- [3].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研究进展[J]. 叶雨盛,陈徇,刘欣芳,石清琢,王国宏.  辽宁农业科学.2011(02)
- [4].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 金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04)
- [5].加拿大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关系分析[J]. 王振华,赵英男,孙广全,张林,邸宏.  玉米科学.2011(03)
- [6].利用荧光SSR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研究[J]. 董艺兰,黄初女,郑大浩,李钟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04)
- [7].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J]. 陆作楣,徐保钦.  中国水稻科学.2010(01)
- [8].杂种优势效应对中国玉米育种的贡献评价[J]. 杨孝臣,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辽宁农业科学.2010(03)
- [9].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J]. 曾孟潜,吉海莲,李九云,三森·健葩彤.  华北农学报.2007(06)
- [10].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J]. 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玉米科学.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