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玉米最显著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间RFLP多样性结构
上传用户:Albana论文类型:期刊论文论文格式:PDFVIP免费下载
资料来自用户(Albana)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1].主要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J]. 樊荣峰,王建林,张宝石.  作物杂志.2008(01)
- [2].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综述[J]. 王岩.  中国种业.2007(02)
- [3].六个新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能研究[J]. 韩彦龙,张宝石.  辽宁农业科学.2008(03)
- [4].玉米自交系聊85-308特征特性研究[J]. 李学杰,侯廷荣,张桂阁,吴明泉,黄进勇,李娜,邱牧.  农业科技通讯.2015(02)
- [5].巴西、印度玉米材料新选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张开武,彭忠华.  种子.2017(03)
- [6].玉米自交系单倍体诱导率的研究[J]. 刘丽,于丽娟,毕亚琪,张培高.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05)
- [7].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比较[J]. 王明泉.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5)
- [8].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的RFLP分析(英文)[J].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植物学报.2000(11)
- [9].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与杂优模式构建的初步研究[J]. 彭泽斌,刘新芝,傅骏骅,李连城,黄长玲.  作物学报.1998(06)
- [10].180份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的分子评价[J]. 乔治军,刘龙龙,南晓洁,赵秀娟,王海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02)
- [1].SSR分子标记在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J]. 聂永心,张丽,潘光堂,荣廷昭.  玉米科学.2004(03)
- [2].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的初探[J]. 刘纪麟,郑用琏,张祖新,卢洪,李建生,徐尚忠.  作物杂志.1998(S1)
- [3].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J]. 黄玉碧,荣廷昭.  作物杂志.1998(S1)
- [4].西南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Ⅰ.农艺性状[J]. 黄玉碧,荣廷昭,刘礼超.  作物杂志.1998(S1)
- [5].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J]. 张世煌.  作物杂志.1998(S1)
- [6].玉米二环系测交优势与其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关系研究[J]. 李玉玲,谈朗玉.  玉米科学.1998(02)
- [7].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群构建[J]. 徐东春,周文伟,李应权,李文纯,李青竹.  玉米科学.1998(03)
- [8].用DNA标记揭示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综述)[J]. 王富德.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9(04)
- [9].利用热带种质资源构建温带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商榷[J]. 王永普,刘宪法,张新,王振华.  中国农学通报.1999(04)
- [10].玉米开花、株高、穗位高及籽粒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J]. 王富德.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