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上传用户:Lori论文类型:期刊论文论文格式:PDFVIP免费下载
资料来自用户(Lori)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1].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J]. 汪鸿儒,储成才.  植物学报.2017(01)
- [2].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J].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李凤海,史振声.  玉米科学.2017(01)
- [3].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上的应用进展[J]. 冯万军,窦晨,牛旭龙,邢国芳.  生物技术通报.2015(10)
- [4].杂种优势减退乃大势所趋[J]. 张世煌.  种子科技.2014(08)
- [5].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形成机制探讨[J]. 许晨璐,孙晓梅,张守攻.  遗传.2013(06)
- [6].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J]. 黄国伟,苏晓华,黄秦军.  世界林业研究.2012(01)
- [7].玉米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及其预测的研究进展[J]. 张长平,祁新.  当代生态农业.2012(Z2)
- [8].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  河北农业科学.2009(08)
- [9].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J]. 王秀莉,姚颖垠,彭惠茹,张一,逯腊虎,倪中福,孙其信.  科学通报.2009(16)
- [10].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 李明爽,傅洪拓,龚永生,吴滟,李法君.  中国农学通报.2008(01)
- [1].基于InDel分子标记的籼粳杂交稻与粳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比较研究[J]. 桂君梅,王林友,范小娟,祁永斌,张礼霞,范宏环,金庆生,王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6(02)
- [2].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徐伟东,蔡金洋,杨尧城.  中国稻米.2016(02)
- [3].中国两系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鉴定与演化分析[J]. 张华丽,陈晓阳,黄建中,鄂志国,龚俊义,舒庆尧.  中国农业科学.2015(01)
- [4].2008-2014年广西审定水稻品种分析[J]. 伍豪,王威豪,刘百龙,周行,石瑜敏,韦善富.  中国种业.2015(04)
- [5].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J].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05)
- [6].不同类型水稻品种Wx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鉴定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J]. 盛文涛,周丽洁,吴俊,柏斌,邓启云.  杂交水稻.2015(05)
- [7].SSR分子标记在杂交稻种子纯度精确鉴定中的应用[J]. 郭承亮.  中国种业.2014(01)
- [8].利用InDel标记鉴定浙优系列杂交稻籼粳属性和预测杂种优势[J]. 王林友,张礼霞,勾晓霞,范宏环,金庆生,王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4(07)
- [9].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杨振玉,高勇,赵迎春,魏耀林,华泽田,张忠旭,高日玲.  作物学报.1996(04)
- [10].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和对策研究[J]. 周胜林,沙永海,任鹏飞.  青年文学家.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