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理论产量计算新法
上传用户:Jannis论文类型:期刊论文论文格式:PDFVIP免费下载
资料来自用户(Jannis)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文献出处
- 福建农业科技 1989年04期
- 论文摘要
设水稻高产试验,每亩有效穗(A)40万穗,每穗实粒数(B)60粒,干粒重(C)30克,求理论产量(∑),将计算结果小数点左移两位,即得应求产量(公斤)。
- [1].新审定的水稻品种——苏垦118[J]. 苏种.  农家致富.2017(08)
- [2].杂交水稻再生利用的研究进展[J]. 周上游.  作物研究.1989(04)
- [3].农作物理论产量计算新法[J]. 甘元海.  作物杂志.1989(01)
- [4].人工诱发水稻数量性状的突变[J].   北方水稻.1977(05)
- [5].不同播种期对杂交稻甬优1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李胜康.  农业科技通讯.2016(05)
- [6].江苏省后季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J]. 郭二男,王才林,华国怀,蒋建国.  江苏农业科学.1983(07)
- [7].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 吴明兴,何松银,吴东乾,王进,朱玉萍.  上海农业科技.2017(01)
- [8].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产量结构相关性分析[J]. 李建武,宋春芳,李楚甲,宋顺和,姜稳亮,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2014(12)
- [9].水稻金优3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J]. 孙伟,徐丽荣.  湖北农业科学.2012(23)
- [10].红星农场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郁能新,刘学珍,张永金,吴剑平,杨雅贤,谢叙生.  上海农业学报.1999(04)
- [1].不同群体水稻抽穗期主要株型指标的研究[J]. 陆益,孙成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6(07)
- [2].1,2,4-三氯苯和萘对水稻抽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王泽港,骆剑峰,高红明,万定珍,葛才林,罗时石,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2005(06)
- [3].冬小麦气象产量分析[J]. 张力,张保华.  中国农业气象.2004(01)
- [4].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产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 王媛,方修琦,徐锬.  自然资源学报.2004(04)
- [5].作物最高理论产量计算方法的应用──以合肥地区水稻为例[J]. 于忠祥,姚建国.  生物数学学报.2000(02)
- [6].品种试验产量数据常见偏差及其影响[J]. 于洪滨.  作物杂志.1991(02)
- [7].谷物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J]. Bernard Gilland,李任华.  杂交水稻.1986(03)
- [8].作物年景的天气类型模式分析——作物气象产量探讨之(三)[J]. 汪铎,张镡.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2)
- [9].农作物理论产量计算新法[J]. 甘元海.  作物杂志.1989(01)
- [10].关于水稻的产量上限与高产理论[J].   浙江农业科学.1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