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上传用户:Katherine论文类型:期刊论文论文格式:PDFVIP免费下载
资料来自用户(Katherine)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1].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实践与体会[J]. 祝荣峰.  北京农业.2013(15)
- [2].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J]. 罗闰良.  湖南农业科学.2002(S1)
- [3].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的设想[J]. 李路,彭位勇.  内江科技.1995(02)
- [4].优质杂交水稻B优82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颜明涛.  农技服务.2008(08)
- [5].杂交水稻光能利用的研究进展[J]. 李迪秦,唐启源,张运波,秦建权,金小马.  湖南农业科学.2007(06)
- [6].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136[J]. 周长海,王宝和,白和盛,张永泰.  杂交水稻.2001(03)
- [7].关于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J]. 彭世忠.  福建农业.2015(06)
- [8].我国杂交水稻品种在巴基斯坦的筛选试验[J]. 路志中,刘善德,唐发明,杨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07)
- [9].杂交水稻结实率偏低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 朱建忠,苏秀,王安元,曾祥瑞,王应康,刘康,李仕钦.  杂交水稻.2007(01)
- [10].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42[J]. 龚红兵,周义文,林添资,景德道,刁立平,盛生兰.  杂交水稻.2006(05)
- [1].杂交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 赵菊,朱旭东,严钦泉,周清明,崔国贤,彭灵佳,肖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1(15)
- [2].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J]. 陆作楣,徐保钦.  中国水稻科学.2010(01)
- [3].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QTL定位[J]. 陈深广,沈希宏,曹立勇,占小登,冯跃,吴伟明,程式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0(24)
- [4].上位性效应等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探讨与展望[J]. 郑建华,孙永建,唐清.  中国农学通报.2010(23)
- [5].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用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 杨蛟,张涛,蒋开锋,郑家奎.  杂交水稻.2010(S1)
- [6].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王效宁,孟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2005(10)
- [7].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J]. 马汉云,唐东风,王青林,刘新宇,扶定,吴淑平,张庆琛,龚凤萍,霍二伟,罗玉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 [8].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J]. 罗闰良.  湖南农业科学.2002(S1)
- [9].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J]. 曾千春,周开达,朱祯,罗琼.  中国水稻科学.2000(04)
- [10].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进展与前景[J]. 吴京华,廖伏明,罗闰良.  世界农业.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