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研究综述
上传用户:Brenda论文类型:期刊论文论文格式:PDFVIP免费下载
资料来自用户(Brenda)上传,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版权申明。
- [1].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J]. 汪鸿儒,储成才.  植物学报.2017(01)
- [2].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J].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李凤海,史振声.  玉米科学.2017(01)
- [3].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严志,申广勒,张从合,黄艳玲,庞战士,陈琳,张云虎,周桂香.  园艺与种苗.2015(07)
- [4].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上的应用进展[J]. 冯万军,窦晨,牛旭龙,邢国芳.  生物技术通报.2015(10)
- [5].杂种优势减退乃大势所趋[J]. 张世煌.  种子科技.2014(08)
- [6].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形成机制探讨[J]. 许晨璐,孙晓梅,张守攻.  遗传.2013(06)
- [7].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J]. 黄国伟,苏晓华,黄秦军.  世界林业研究.2012(01)
- [8].玉米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及其预测的研究进展[J]. 张长平,祁新.  当代生态农业.2012(Z2)
- [9].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  河北农业科学.2009(08)
- [10].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J]. 王秀莉,姚颖垠,彭惠茹,张一,逯腊虎,倪中福,孙其信.  科学通报.2009(16)
- [1].早熟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探究与利用[J]. 邢宝龙,李育才,李洪,杨志斌.  山西农业科学.2009(04)
- [2].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综述[J]. 王岩.  中国种业.2007(02)
- [3].玉米杂种优势预测和固定的研究[J]. 曹祖波,卢秉生,徐明慧.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 [4].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J]. 曾孟潜,吉海莲,李九云,三森·健葩彤.  华北农学报.2007(06)
- [5].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J]. 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玉米科学.2006(05)
- [6].玉米杂种优势分子基础研究进展[J]. 祝静静,靳亮,李新征,彭卫东,王泽立.  生物技术通报.2006(S1)
- [7].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J].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中国农业科学.2004(12)
- [8].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品种情况分析[J]. 李春霞.  玉米科学.2002(01)
- [9].玉米杂种优势群体构建及优良杂交种选育[J]. 张冬梅,王文田,白亚君,范永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S1)
- [10].对生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J]. 刘正,黄保宏,王波.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01)